顯示具有 石晉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石晉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安卓專題】石晉華的x顆菩提樹計畫:凝視死亡&菩提重生

計畫源起

《台北的X棵樹》

2008年起台北市政府為籌辦2010年國際花卉博覽會,在圓山公園、中山美術公園、
新生公園等地區移除超過1200棵樹木以興建展館,至2010年8月底已造成超過160
棵樹木的死亡。
石晉華獲邀參加2010年台北雙年展,其參展作品之一《台北的X棵樹》的創作理念
即是把約瑟夫‧波依斯的作法反過來做:每死一棵樹,就替他們找一顆玄武岩。最
後將所有因花博工程死亡的樹木置換為一堆石塚。
























《X棵菩提樹》

《X棵菩提樹》是繼2010年《台北的X棵樹》計畫的後續延伸,也是綠色重生與永續
美化過程之開始。原本在《台北的X棵樹》計畫象徵未知與死亡的符號「X」,在最
新計畫《X棵菩提樹》裡化身為生命的乘法,把因台北花博而砍伐死去的樹木,以
菩提重生的方式,散葉在台灣各地。


為了讓《X棵菩提樹》這件計畫超越紀念碑式作品的侷限,在台北雙年展結束後,作品由《台
北的X棵樹》進入《X棵菩提樹》的全新階段;首先獲得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支持,將高美館內
南島園區做為此新計畫的復植基地,由X001變成+001, +002, +003…,把死去的樹木種回去。

石晉華沿著高美館立體停車場邊的柏油路
依序擺放玄武岩,所有玄武岩的頭部都朝
向移出的方向-美術館路的方向,準備將來
的移出。排列的石頭前方皆會安放一個號
碼牌+001, +002, +003…。每一個缺席
的石頭將代表在台灣某處復植一株綠色的
生命。


新生的菩提樹可以造氧、庇蔭,象徵生命、覺醒等意象;玄武岩則能讓人休憩、
安頓、沉靜。樹苗底下埋有一粒來自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菩提樹的種子、一篇祈願文、
書寫願文的鉛筆與鉛筆屑。





也許就是因為生死兩者是如此的一體兩面,藝術家對於凝視死亡是這麼寫道: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向著死亡走去。死亡是那麼地確定,同時又那麼地不確定。確定的是它必然要來,不確定的是它什麼時候會來到。這種不確定的確定,是在“未來”的逼近下顯示其張力,活過“未來”後,另一個“未來”又逼在當前。我們常躲避我們所恐懼的,經常以藉口與理由滑過詰問。下面的兩個計劃,逼迫自己與觀眾,無處可逃地,面對死亡的恐懼與迷思。我希望透過這些計劃,使我在我活著的每分每秒,和未來面臨死亡的時刻,有著一份從容。」

《X棵菩提樹》就是其中的一個計畫。

相較於相較於約瑟夫‧波依斯在第七屆卡塞爾文件展提出的7000棵橡樹》計畫,美術館前堆疊的玄武岩伴隨著橡樹苗種下,《台北的X棵樹》則是反過來計畫以一顆玄武岩代表一棵死亡的樹木,堆成一堆石塚以玆悼念。但是僅透過石塚或紀念碑式的作品表達抗議與悼念,已無法表達藝術家想要傳達的訊息,於是他選擇更積極的方式,將台北的X棵樹》修改為《X棵菩提樹》,希望以菩提樹苗做為彌補,把死亡的162棵樹種回去,藉此補贖我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與資源的消耗,並希望同樣的情形不再發生。

在台灣生活,溫柔敦厚的人們常常覺得自己渺小、有限的可憐,因為沒有人會在乎沒有激情、沒有衝突的意見。以我們對環境、文化政策與城市行銷這些事情的反省為例,除了激情、衝突以外,我們可不可以以一種溫和、安靜但堅定的態度,繞過政府與官僚體系,讓微小的個人或社區直接對大環境做出貢獻。《X棵菩提樹》不求成千上萬的造林,只求如實補償被我們破壞的生態。然而樹木會成長,參與者的自覺,將會繼續書寫並見證這個活的故事。(截取自石晉華生命的寓言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走過一年」石晉華個展 Passing Through a Year by Shi, Jin-Hwa


石晉華,台灣極少數的觀念行為藝術創作者之一。本展「走過一年」由李盈玓策劃,是石晉華為新生16概念場所量身打造的一場展覽,其中呈現了藝術家融合個人生命體驗與時光進程的13件作品,包括代表12個月份的《走筆》圖與詩文,以及象徵一整年的第13件作品《走過一年》;這些精采的走筆圖畫搭配知性與感性兼具的詩文,以抒情而多元的創作梳理了時間的流逝和心靈的情感。
Shi, Jin-Hua is one of extremely rare conceptual and performance artists in Taiwan. His very first solo show, Pass Through a Year, is curated by Lee, Ying-Ding and the artist himself. This exhibition is tailor-made by Shi, Jin-Hua for the No.16 conception space. The total 13 exhibits illustrate the artist’s personal integration of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past times. There are 12 Pen Walking pieces represent 12 calendar months and each Pen Walking image with a matching poem linked by tremendous pencil lines forms the last piece of the exhibition, Pass Through A Year, referring to a complete year. The poems elaborate the central idea of Shi’s creation of pen walking series in literary and perceptual way. Shi’s art fully expresses his private emotion of elapsed time and reveal the feeling deep down in his heart. 


展覽作品與詩歌精選:
Highlights of the exhibition: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烏托邦-亞洲當代藝術聯展 Utopia-Asian Contemporary Art Group Exhibition



「烏托邦」一展是安卓藝術今年成立以來,首度對外發表的藝術收藏顧問的專業成果,展覽中有超過七成作品是安卓藝術在成立前就開始為收藏家們陸續購藏的重要作品,其餘則為我們與國內藝術家或國外畫廊合作推出的新作,其中包含有重要與新興藝術家的多件代表作,如蔡國強的《九二一的烙印》、賈靄力的《杜伊諾哀歌》、周軼倫的一套大型創作、蘇普塔拉(Handiwirman Saputra)的一組《心靈系列編號八》(Mental Series No. 8)以及台灣藝術家石晉華的《走筆#80(Pen Walking#80)、謝鴻均的《加持中》(Upgrade)、黨若洪的《大雙位一體》(Twinity - Coexsistance)等。


This is a group exhibition presenting various artist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It records our consistent devotion to establish superior contemporary art collections for our collectors. Participate artists are including the established artist Cai Guo-Qiang’s, Michael Lin, Fernando Zobel, and Alfredo Aquilizan as well as the Emerging artists Natee Utarit, Geraldine Javier, Handiwirman Saputre, Eko Nugreho from SEA, and Jia Aili, Zouh Yilun, Tang Johung from China and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