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四月安卓選書


本期的「安卓選書」單元推薦的是20世紀藝術史上的抽象繪畫開創者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1911年所出版的重要理論《藝術的精神性》


·       《藝術的精神性》
·       作者:康丁斯基/
·       譯者:吳瑪俐
·       出版社:藝術家
·       出版日期:19951015

30歲才投身藝術的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於44歲的時候完成藝術史上談論抽象繪畫的經典著作《藝術的精神性》。這本書是他十年筆記的累積,輝映著他在人類歷史上所開創的抽象繪畫外,也對藝術欣賞必須喚醒體驗藝術作品之精神性的能力有深刻說明。在全球當代藝術市場刮起一陣抽象藝術風潮之時,這本書能夠讓您更為理解「抽象藝術」的形成與其核心價值、精神。

1910 年代是康丁斯基活動力極為旺盛的時期,他不僅畫出生平首張抽象畫,他也著手寫作《藝術的精神性》(於1911年發表,1912年再版)、組織藍騎士(Blaue Relter),同時從創作、理論和活動三方面的發展和成果中,展現康丁斯基在藝術中不斷強調的繪畫必須追求獨立和純粹的精神性。

《藝術的精神性》一書和「即興」(Improvisation)、「構成」(Composition)等系列作品是康丁斯基這個階段探討的主要成果之一,他藉由音樂獲得畫面色彩和韻律組織的啟發,他的抽象繪畫夾帶一股烏托邦的理想精神,企圖以藝術重建一個的完善社會。藝術在宗教之後成為維繫社會價值體系的主要力量,這樣的目的成為康丁斯基「藝術的精神性」中精神性的主要內涵所在,他放棄物質從內在出發追尋一種純粹、淨化的精神和力量,從繪畫領域中進入抽象精神層面企圖為藝術建構出更純淨和崇高的改革力量。

書中除了詳細討論色彩在感官和心靈上的作用,以及造型、色彩的語言和其關聯性外康丁斯基更在20世紀初的美學思想上貢獻卓著,他點出藝術家、藝術品和時代的關係:『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時代的孩子,同時在多數情況下也是我們的感情之母;每一個文化都產生他自己的絕不可能重複的藝術』。同時康丁斯基也解釋了偉大作品的關鍵在於:「一件偉大的藝術品不只來自於其時代更將成為未來的母親;藝術作品蘊含的永恆生命和情感成為其是否能超越時代考驗的條件之一,而這情感和生命則來自其作品內在的精神,康丁斯基強調了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取決於其生命和情感的共通性和永恆性…」

康丁斯基的美學觀念強烈表現出他自己和時代的關連性,他背負著深刻的時代使命要為新世紀建立新的理想世界,而他思索的解決之道便是將藝術歸到內在心靈出發的精神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